西安古稱長安,是中國歷史上建都朝代最多的地區,有著7000年的文明史,是中華民族重要的文化發祥地,也曾經作為中國首都和政治、文化中心。西安這座城 市不僅擁有著豐韻的歷史,同時也積淀了深厚的人文底蘊。在城市雕塑這方面的建設,也是非常的重視,政府力爭將西安打造成“雕塑之城”。下面就讓西安雕塑廠的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吧。
大雁塔南廣場上 《玄奘法師》紀念雕像,這座雕塑創作于唐代高僧玄奘誕辰1400年之際,2000年在原唐玄奘法師設計方案的基礎上,加強了作品的標志性與環境的結合,由西安美院雕塑家陳啟南設計創作的高6米的鑄銅雕塑作品。雕塑整體莊重肅穆,表現得是玄奘取經歸來后受到百姓歡迎的情景。身披袈裟、手拿禪杖,面部表情的刻畫參考了 古書記載的“美麗如華,莊重入神”的形象。此雕塑作品現已成為西安大雁塔廣場地標性景點,吸引了眾多旅游觀光者前來拍照留念。
華清宮楊貴妃雕像于1991年完成,由漢白玉雕刻而成,展示的是白居易《長恨歌》中“春寒賜于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中的歷史意境。其作者是廣東著名雕塑家潘鶴。潘鶴教授在接受采訪時曾說過“我做雕塑是‘有話要說’。對于這座貴妃入浴雕像,潘鶴教授曾表示,這是文革后首創的裸體雕像。這是他得意的一幅作品,因為是打破了”文革“藝術禁錮的一次突破。他成為”文革“后第一個敢于創作裸體雕塑的人。雕塑上,貴妃兩手均佩戴玉鐲,據說這里還有段故事:當年的楊貴妃貴體欠安,恰好有個道士在驪山發現了一塊上好的藍田玉正要進貢給唐明皇。因貴妃生病,唐明皇無心接待進貢的道士,隨即叫人把他打發走。而御醫此時則跟皇上說,那塊藍田玉可是上等好玉,可凈氣驅邪,唐明皇聽了叫人把它做成鐲子戴在玉環的右手,加上貴妃左手本來佩玉,這樣一來貴妃便雙手佩玉了。
這組群雕是西安市為紀念絲路開通2100年,在1984年,委托西安美術學院雕塑系主任馬改戶教授設計創作,歷時3年建造的花崗巖雕塑。雕塑朝向西方,位于原唐代開遠門遺址,以胡人牽馬舞伎俑唐三彩為原創素材創造而成。雕塑叫做絲綢群雕,附近的公交站也是用這個雕塑的名字來命名的。
貞觀之治群雕。高達17.95 米(意為九五至尊)的李世民身騎駿馬,左手持鞭,右手掌心向下,手指微微彎曲,象征其在安撫萬眾臣民,又似在指點著遼闊的疆土。簇擁在李世民雕像周圍的是聲勢浩大的儀仗隊和兩邊跨馬持刀的武士,前面一群號手高昂,似乎在吹奏著雄壯的征戰樂曲。其后唐代佛教、文學、繪畫、詩歌、書法、天文等各個領域涌現出來的豐碑式人物共同代表著盛唐的歷史不僅是英雄的史詩,更是人民創造的輝煌。佇立在大唐不夜城的雕塑面前,這些栩栩如生的唐代人物形象,膾炙人口的典故,把人們的思緒帶到那個遙遠卻又真切的大唐盛世。雕像主創者、中央美術學院雕塑大師段海康教授所說,大唐群英譜雕塑群的落成,不僅僅是為西安大唐不夜城增加了一些雕塑景觀,更是“雕琢”出了這塊土地所蘊藏的盛世氣象,“刻畫”出了中國公共藝術創作與展示的一個新高度。
總之,西安城市雕塑作為西安歷史文化的載體,著重體現古城西安的文化底蘊,反映西安的地域性文化,在有別于其他城市雕塑作品的同時,彰顯著自己獨有的地方個性,并把它表現得淋漓盡致。以上就是西安雕塑公司的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西安最有名的雕塑是哪些的文章了。